楼主提出这样的一个命题,似乎认为孩子越乖,长大后就一定会越痛苦。我猜测楼主是否小时候比较乖,而长大后觉得自己很痛苦,然后把痛苦归因于小时候的乖上。或者看到自己儿时的小朋友比较乖,而长大后却觉得他过得比较痛苦。
那么,乖孩子是否长大后一定会痛苦,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也许会痛苦,也许会很幸福。两者并不一定成反比。这里我回答一下让“乖孩子”长大成人觉得痛苦的可能性因素。
首先,这种“乖孩子”在行为的表现上确实很“乖巧”,而这种“乖巧”也许是家长眼里的“乖巧”----很顺从家长的意识,很听话,而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的真实感受,真实心理。
这种“乖巧”是否是真正的乖巧呢?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提到了一种沟通模式叫讨好型模式,是一种不一致的沟通模式,孩子长大后痛苦是否因为小时候启动了这种讨好模式呢?凡事都讨好自己的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来赢得家长的爱。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心理感受。这就需要家长去识别孩子的“乖巧”是不是孩子真实的声音。
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确实有些人做一些事情是启动了这个讨好模式,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我的很多行为都不是我的本意,我的很多行为都是别人的意识,那么我的意识呢?为了迎合父母的喜爱,不得不把自己的意识压制,表现得很听话,什么事情都顺从,给自己带上了一个面具,逐渐的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觉得自己就是自己的面具,其实
这也是一种不接纳自我的心理状态.
一个不接纳自我的人,内心就会产生痛苦的感受。这一点也回答了为什么一些乖孩子,长大以后会痛苦。
那么,作为家长,为了避免孩子会因为小时候的乖而长大痛苦,就需要去识别孩子真实的声音,要接纳孩子的真实,他可能会不听话,表现得不那么乖,但是要允许孩子表达这种真实。特别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成长的时候。
有一种爱叫做接纳自己的孩子,有一种爱叫做允许孩子犯一点点错误,有一种爱叫做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真实的最好的他自己,而不是父母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