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祸从口入:这个零食儿童不宜随便吃

苏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
蚕豆病 G6PD缺陷 溶血性贫血
先看一个病例 5 岁的浩浩一直由奶奶带,过年爸妈从南方打工回来,到家第二天就发现孩子脸色黄黄的,没精神,不想吃东西,还呕吐,小便竟然像酱油的颜色,慌忙送孩子到镇卫生院,抽血检查,血色素只有 48 g/L,重度贫血。镇卫生院建议转市中心医院,一系列检查发现,浩浩为严重溶血性贫血,医师询问饮食情况,得知孩子两天前曾吃过小半包「兰花豆」,病因很快查明,浩浩得了「蚕豆病」。经过两次输血及其他治疗,转危为安,血色素恢复到 100 g/L 以上。  「兰花豆」——一种用蚕豆做的小食品,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但是要注意了,「兰花豆」这种小食品不能随便给孩子吃,特别是 5 岁以下的儿童。  「蚕豆病」究竟是怎样一种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和危害?该如何治疗和预防?下面给大家一一道来。 说说蚕豆病 「蚕豆病」是红细胞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G6PD 缺乏症)一个类型,在遗传性 G6PD 缺乏的基础上接触蚕豆及其加工制品引起急性溶血,导致溶血性贫血或黄疸,但具体溶血机制不明。所以,患有「蚕豆病」的孩子应终生禁食蚕豆及其加工制品。[1] 发病特点 本病发病情况颇为复杂,蚕豆病只发生于 G6PD 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 G6PD 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蚕豆病的发生除了红细胞缺乏 G6PD 以外,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蚕豆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发生于男性,高发于儿童,且大多在 5 岁内,成年后少见。 临床表现 孩子吃蚕豆后出现以下症状,千万要警惕。 1. 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   2. 泌尿系症状:小便呈酱油色、浓茶色或血色、少尿或尿闭。 3. 皮肤症状:面色苍白或苍黄,伴有黄疸。 4.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严重时可全身衰竭,脉搏微弱而速,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甚至昏迷。 特别提醒:5 岁以下儿童第一次吃蚕豆时一定要谨慎,儿童吃蚕豆后一旦出现低热、腹痛、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等症状,须立即送医院就医。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① 血红蛋白急剧下降。重者降至 100 g/L 以下。② 红细胞最低降至 0.5×1012/L 以下。③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 >0.20。④ 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增多。⑤ 白细胞升高,可达(10~20)×109/L,甚至呈类白血病反应;⑥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高。 2. 骨髓象:① 红系、粒系均明显增生,年龄越小粒系增生愈明显。② 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 尿检查:① 尿呈酱油色、浓茶色、洗肉水色、黄色等。② 隐血试验阳性率可达 60%~70%。③ 可见蛋白、红细胞及管型,尿胆原及尿胆素均阳性。 4. 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减低。 5.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减低。 如何治疗? 目前输血是蚕豆病急性发作时最有效的疗法,其次是纠正酸中毒、处理肾衰。轻中度溶血患者补液治疗。 1. 输血:蚕豆病可引起急性溶血,且贫血严重,输血或输浓集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严重者可反复输血。对血液来源应行 G6PD 快速筛选检查,以避免 G6PD 缺乏者供血,使患者发生第二次溶血。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免疫抑制作用,应争取早期、大量、短程用药。 3. 纠正酸中毒:蚕豆病溶血期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对于危重患者,仅靠输血不足以使患者脱离危险,应积极纠正酸中毒的情况。 4. 补液:多饮水或输入液体,以改善微循环,维持有效血循环,促进肾脏排酸及排血红蛋白尿功能。 5. 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 对症处理:如合并感染可加重溶血,应积极处理并发症。[2] 预防和注意事项 蚕豆病患者除蚕豆外,某些药物也可引起此病发作,如抗疟疾药(伯氨喹啉、奎宁等),退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磺胺类药物,以及生活中常用的萘(臭丸)和部分中药等。有蚕豆病的成人也会发生溶血,只是成人临床上症状轻。 本人或家庭中有蚕豆病史者,应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并避免接触蚕豆花粉,哺乳期的母亲也要禁食蚕豆及其制品。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均需作溶血性遗传病常规检查。蚕豆病患者就医时告知医生病史,以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溶血的药物。 附:蚕豆病患者常见用药禁忌 禁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磺胺乙酰、呋喃坦啶、呋喃唑酮、伯氨喹、戊胺喹、硝咪唑、消心痛、心痛定、乙酰苯胺、苯肼、噻唑砜、甲苯胺蓝、萘啶酸、呋喃西林、亚甲蓝、萘、珍珠粉。 慎用: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磺胺脒、磺胺间氧甲嘧啶、磺胺米隆、甲氧苄胺嘧啶、秋水仙碱、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钠、布洛芬、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维生素 C、维生素 K3、维生素 K4、盐酸氯胍、对氨苯甲酸、吡苄明、氨茶碱、樟脑、川心莲、腊梅花、熊胆、薄荷及含薄荷成分的中成药、牛黄及含牛黄成分的中成药、小儿退热散、七里散、婴儿素等。[3] 参考文献 [1] 杜传书. 遗传性红细胞葡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2,13(2):127 [2] 张志泉 金润铭. 蚕豆病的诊疗现状 [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15(2):3-4 [3] 胡亚美 江载芳.  褚福堂实用儿科学 7 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756
发布于 17-03-25 19:42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