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家政策,对于医疗环境,对于医患关系,你是不是有很多想法要说,有很多建议要提,有很多东西要分享呢?……
因此医联特为联友们举办一次畅所欲言的活动,在此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和其他联友进行深刻的沟通交流。
参与方式:6月2日【每日医讯】下跟帖发表评论即可
评论角度:国家政策、医疗环境、医界展望…
评比方式:只要你的言辞够真实、够犀利,够热辣,小助手将通过联友们的点赞数和评论内容评出一、二、三等奖和特等奖“最佳评论小能手”。
活动时间:2016年6月2日~6月5日
奖项设置:
特等奖:最佳评论小能手,医联定制U盘,1名
一等奖:病例夹,1名
二等奖:医联定制签字笔,2名
三等奖:360随身wifi,3名
Tips:
评论后请加入医联站内群,获奖名单会在6月6日【每日医讯】和站内群内公布,敬请关注!
医闹已“入刑” 为何医生还是“难看病”?
自去年11月1日起,“医闹”正式入刑。“医闹”销声匿迹了?并没有。持刀威胁、殴打辱骂、伤医杀医……近段时间以来,类似事件依然屡次发生。频繁发生的伤医事件让不少医护人员对职业安全担忧,一些医生坦言自己害怕上班。从目前看来,“医闹入刑”定刑很少,执行很难,原因何在?
去年底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医闹”入刑,首要分子最高可判7年。今年3月,国家卫计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医疗纠纷责任未认定前,医疗机构不得赔钱息事”;“滋事扰序人员违法行为未得到制止之前,公安机关不得进行案件调解”。
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遏制“医闹”,防止和解决医患纠纷,还需要多方发力、综合治理。
专家指出,“医闹入刑”需要出台相应的详细司法解释,使司法机关对“医闹”的打击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畅通医疗纠纷中医患申诉、鉴定、赔偿和解决的正常渠道;建立完善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并在法律框架下运行。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设置懂法律、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的专职调解员,聘任法律、医学等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库,完善调解制度,独立开展工作。
“根治‘医闹’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的过程。”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爱勤认为,社会舆论也需要超脱“以情代法”的思维惯性,建立医患互信,逐步缓解医患纠纷。
那么,现在中国为何会变成医生“难看病”呢?如何做比较好?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