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 富建明
口腔颌面数字化外科是计算机及诸多领域的发展在口腔外科的体现,它作为现代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才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高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已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并逐渐形成了新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热点——数字化外科,它集中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激光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近年来作为一项新技术逐渐在神经外科和骨科等科室得到应用,并逐渐被一些医生所认可和接受,1999年,基于CT等三维重建基础之上的三维依赖的导航开始应用于临床 。我科借助于医院的骨科技术平台于2007年起将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的骨折治疗等手术中。
数字化外科就现在的应用来看主要应用于个体化数字设计与快速成型、计算机手术导航等方面。不久的将来数字化外科或许在颌面外科领域会形成一种新的变革。
个体化的数字设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见报道,在我国的整形美容等领域也有应用,但应用的范围较小。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影像技术、材料科学等的迅速发展,个体化的数字设计逐渐应用于临床。为颌面部复杂结构的再造以及解剖结构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例如三维仿真颅面模型,既可以在术前进行模型外科手术及手术的设计,也可以作为术中恢复其结构的参考依据,在医患的沟通方面亦可以作为手术前后效果的比对及与患者沟通的工具。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使得其应用更为广泛。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是数字化外科的一个分支,从一般的CT导航到现在的适时导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在的导航已经发展到计算机系统、图像系统以及手术器械的完好结合,我们在术中就可以准确的了解到手术器械所达部位的情况,比如骨折的复位情况等。近年来特别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不断地推出新的导航系统,使得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更加便捷,例如使用光电三维成像技术直接显示术区信息,无需再在患者的头部植入标记点,避免了因标记点等引起的误差。颌面部解剖复杂,特别是肿瘤等手术涉及的组织器官结构较多,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应用为肿瘤的切手术除提供了可视化的帮助,使其术中避开重要的组织结构,使得手术更加的安全、准确、可靠,将大大提高肿瘤手术的治疗效果。
对于先天畸形的患者,数字化外科可以术前进行虚拟的设计及手术,可以作为畸形修复的重要参考。
这里仅以数字化外科在个体化设计、术中导航和畸形的修复等方面的应用简单地说明数字化外科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不远将来数字化外科将会在临床的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常态化。
富建明,男,蒙古族,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
北京口腔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
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执行编委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
《解放军医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地方特邀编委
1989年7月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口腔系,同年分配至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助教(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曾就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全国高校助教班并在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颌面外科进修,期间修完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并先后在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美容外科、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进修。曾参加卫生部援外医疗队支援非洲工作2年。
2003年9月研究生毕业分配至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历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
主攻颌面创伤的治疗与创伤后畸形的整复,并开展颌面肿瘤、先(后)天畸形整复、涎腺疾病、颌面整形美容、种植牙等业务。2007年起将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应用于颌面创伤的治疗。在国内外发表专业文章二十余篇。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