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

内科小助手   银川医联互联网医院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肺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
2012年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检测到心肌坏死标志物(尤其是肌钙蛋白cTn升高和/或下降,至少有一次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的第99%百分位值),并至少伴有下列一项缺血的证据:心肌缺血症状;新发的ST-T改变或新出现的LBBB;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影像学发现新发的心肌丧失或新发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发现冠脉内存在新鲜血栓。 一.传统经典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 通常是指出现异常Q波(Q波时限≥30ms或40ms,Q波深度≥1/4R)伴ST段抬高。强调ST段抬高的形态(如弓背向上型)及动态演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强调Q波的出现是确立心肌梗死的重要证据,而ST段抬高则作为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的依据。 该标准的优越性为简洁实用,操作性极强;局限性是未能体现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现代理念,同时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重视不够,对异常Q波及ST段抬高的标准也缺乏统一而明确的定义。 二.2000年ESC/ACC推荐的AMI心电图标准 该标准提出了将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分类的方法,并将AMI的心电图诊断分为两期进展期(ST段抬高)和确定期(Q波)。该诊断方法体现了现代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的新理念,对ST段抬高的阈值和异常Q波作了明确而清晰的定义(具体标准见图1)。 三.2007年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推荐的AMI心电图标准 2007年《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推荐的急性缺血/梗死心电图标准为:(1)ST段抬高的阈值规定为两个相邻导联上新出现ST段(J点)抬高在V2~V3导联,男性≥0.2mV,女性≥0.15mV;在其他导联≥0.1mV;(2)ST段压低和T波改变的阈值,两个相邻导联上新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mV;和/或相邻两个导联T波倒置≥0.1mV(R波或R/S>1)。 此标准对2000年推荐的标准做了如下重要更新: V1导联ST段抬高的阈值由≥0.2mV调整为≥0.1mV;在V2和V3导联,女性ST段抬高的阈值由≥0.2mV调整为≥0.15mV;ST段压低的阈值由≥0.1mV调整为≥0.05mV;对异常Q波的标准也做了修订:①把V1~V3导联出现任何Q波这条标准修改为:V2~V3导联Q波≥20ms,或呈QS波 ;②I、II、aVL、aVF、 V4~V6导联:Q波≥30ms,且≥0.1mV。 其中,把ST段抬高和压低的阈值调低,进一步提高了诊断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型AMI的敏感性,尤其对女性患者。 四.2009年AHA/ACCF/HRS 推荐的急性缺血/梗死心电图标准 2009年的建议采用了与年龄,性别和导联相关的ST段异常标准,使诊断标准更加细化。其中,首次推荐ST段压低也采用J点作为测量点。同时,对往年建议的标准又做了2个重要的修订:附加导联(V3R、V4R 及V7~V9导联)ST段抬高的诊断阈值由≥0.1mV修改为≥0.05mV;缺血型ST段压低的诊断阈值在V2、V3导联定义为≥0.05mV, 在其他导联定义为≥0.1mV。 此外,该建议还将ST段异常改变的阈值定义为ST段抬高,在V2和V3导联,男性J点抬高≥0.2mV(40岁以下≥0.25mV),女性≥0.15mV;在其他导联,男、女性J点抬高≥ 0.1mV。附加导联在V3R和V4R导联,J点抬高≥0.05mV(30岁以下男性≥0.1mV);在V7~V9导联,男、女性 J点抬高≥0.05mV。ST段压低在V2、V3导联,J点压低≥0.05mV;在其他导联≥0.1mV。 简而言之,2009年建议的标准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梗死的敏感性或特异性,但由于标准分得过细也降低了临床上的可操作性。 五.2012年《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推荐的急性缺血/梗死心电图标准 该标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阈值定义为,在两个相邻导联新出现J点抬高,在V2 ~ V3导联,男性≥0.2mV(40岁以下≥ 0.25mV ),女性≥0.15mV;在其他导联≥0.1mV;对急性缺血/梗死ST段压低和T波倒置诊断阈值,在两个相邻导联新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mV;在R波为主或R/S>1的导联T波倒置≥0.1mV。 六.不同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标准比较 1.不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异常Q波标准比较 传统经典的心电图诊断标准认为应该达到Q波时限≥30ms或40ms,Q波深度≥1/4R的标准。而2000年ESC/ACC推荐的标准认为,应符合:①V1~V3导联出现任何Q波;②I、II、aVL、aVF、V4~V6导联Q波时限≥30ms,且深度≥0.1mV;2007年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认为应该:①V2~V3导联Q波≥20ms,或呈QS波 ;②I、II、aVL、aVF、 V4~V6导联: Q波≥30ms,且≥0.1mV。 2.不同时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比较 2000年ESC/ACC推荐标准为在两个相邻导联新出现J点抬高,在V1~V3导联≥0.2mV,其他导联≥0.1mV;2007年、2009年和2012年推荐的标准为,在两个相邻导联新出现J点抬高,在V2 ~ V3导联男性≥0.2mV,女性≥0.15mV,或(和)其他导联≥0.1mV。 笔者认为,2007年、2009年和2012年推荐的标准更符合正常人群男、女性V2~V3导联ST段正常值调查的结果。 3.不同时期急性缺血/梗死ST段压低的诊断标准比较 2009年AHA/ACCF/HRS 建议的标准为,在V2、V3导联,ST段压低≥0.05mV,其他导联≥0.1mV;2012年《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推荐的标准为,两个相邻导联上新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 mV。 笔者认为,2009年建议的标准既可提高在V2、V3导联诊断ST段压低的敏感性,又可保持在其他导联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 然而,另很多医生存疑的是,今后ST段压低的测量点是否统一采用J点,而不再采用J点后40~80ms作为测量点?以及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时,V3R和V4R导联ST段抬高的阈值是采用2009年建议的≥ 0.05mV,还是采纳权威教科书推荐的≥0.1mV ? 最后,临床医生需记住,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是心肌缺血的重要证据,但对诊断AMI并不具有特异性;且对心电图上ST-T改变达到急性心肌缺血/梗死的标准时,除了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外,还应注意鉴别诊断,尤其要排除急性心包炎、急性肺栓塞 、主动脉夹层、心肌炎、电解质异常(高血钾或低血钾)、左室室壁瘤、早期复极综合征等。 (文/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吴杰)

发布于 15-10-30 12:48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