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为我国脑卒中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医联小助手   银川医联互联网医院
徐希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国目前脑卒中发病率约250/10 万人,而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 万人,脑卒中发病是冠心病的5倍。同时,由于约77%的脑卒中为首发事件,所以一级预防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但是,目前我国的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防治的最重要措施。但是单纯从传统可干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紊乱、肥胖、血糖和吸烟等)出发并不能解释我国脑卒中高发且持续上升的现况。 中国2010版高血压指南明确将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10μmol/L与吸烟、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血脂异常、腹型肥胖或肥胖一并列为我国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可干预危险因素。血Hcy水平从10μmol/L开始,与心脑血管事件呈线性相关;同时,高血压与血Hcy水平升高在导致脑卒中发生具有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指伴有血Hcy水平升高(≥10μmol/L)的高血压,多源于叶酸摄入不足,或叶酸/Hcy代谢过程中关键酶(例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基因缺陷。中国高血压人群H型高血压高达75%。因而,H型高血压的控制是应对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策略。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是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具有治疗H型高血压适应证的药物。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CSPPT)是一项针对我国人群H型高血压高发特点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从2008年5月19日开始,2013年8月24日完成,共计纳入了20 702例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史的中国成年高血压患者。患者根据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型)分层后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分别每日服用单片固定复方制剂“依叶”(10 mg依那普利和0.8 mg叶酸组成)或者单纯依那普利(10 mg),期间可以根据高血压指南合并其他降压药物使患者血压水平达标,主要疗效指标是首发脑卒中。经过4.5年的治疗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血压由平均约166.8/94mmHg降至平均约139.8/83.1mmHg,治疗期间两组间血压基本吻合,无明显差别;然而,以依叶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以较以依那普利为基础的单纯降压治疗方案明显升高血叶酸水平,降低Hcy水平,进而进一步降低首发脑卒中风险21%。H型高血压人群使用“依叶”治疗的获益更为明显。 CSPPT研究主要结果已于2015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CSPPT研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在高血压人群考察补充叶酸预防首发脑卒中(主要终点)发生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为我国更加经济、有效开展脑卒中预防提供了关键循证医学证据,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上市后大型临床研究结果首次登上国际著名医学杂志舞台,将对世界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具有里程碑意义。

发布于 15-09-11 13:56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