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及既往史 男性,77岁,因“进食哽噎感1个月”于2010年9月就诊。 既往史: 36年前因良性胃穿孔行远端胃切除毕罗氏I式吻合。
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血红蛋白96 g/L(120~160 g/L),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138.9 U/ml。 内镜检查:胃-肠吻合口可见隆起型肿物;超声内镜(EUS)检查可见肿物呈低回声改变,局部胃壁五层结构消失,肿物侵透外膜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胃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 腹部CT检查:残胃腔内可见肿物生长,增强扫描见强化影。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显示残胃内肿物代谢活性增高,标准化摄取比(SUV)11.5,全身其他各处未见异常放射性分布。
诊断:残胃癌cT4aN0M0 。 术前新辅助治疗 术前行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方案治疗3个周期,疗程中出现药物毒性标准(CTC)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给予药物减量并延期化疗。 治疗后,内镜及超声内镜复查显示胃内隆起型肿物范围较前明显缩小,肿物呈低回声改变,但仍侵犯胃壁全层并突破外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PET/CT复查提示残胃内肿物范围较化疗前明显缩小,代谢活性显著降低,SUV值3.5,全身其他各处未见异常放射性分布。CA19-9显著下降至38.1 U/ml。 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 行残胃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检查 残胃吻合口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大小4.0×3.0 cm,侵透胃壁全层并侵犯部分结肠壁,可见脉管癌栓,淋巴结未见转移(0/37),肠管断端及食管断端未见癌细胞。 IHC染色,CD34 (+),CD44 (+),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 唾液酸糖蛋白(D2-4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细胞因子P170(-),P27(-),P53(-)。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H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