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上颌固定-活动联合咬合重建

张医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关节固定术后假关节形成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52岁。3年前感觉咀嚼无力,进食障碍,自述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有弹响,曾于外院就诊,行上颌金属“牙合垫”修复,戴用3月后感觉无改善而放弃。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胃镜检查无胃液返流情况,既往口腔治疗史及烤瓷冠修复史。  

查体 辅查

口腔专科检查:患者颌面部基本对称,开口度4.2 cm,开口型正常(↓),双侧咬肌区肌力基本对称,颞下颌关节区在开闭口过程均有弹响。上颌前牙舌侧及前磨牙牙合面重度磨耗,(牙齿磨耗Ⅲ级),暴露淡黄色牙本质,冷热刺激敏感,探敏感,上颌双侧磨牙均缺失,右侧下颌磨牙固定桥修复体,曲面断层显示:双侧髁突形态基本对称,双侧下颌升支密度基本对称。

诊断 处理

根据检查初步诊断:①上颌牙列重度磨耗(Ⅲ级);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③上颌牙列缺损(16,17,26,27缺失)。治疗方案为:①上前牙及上颌前磨牙有牙髓症状者行根管治疗以及全口牙周治疗,②利用全冠修复恢复前牙舌侧形态和前磨牙牙合面高度,进行咬合重建,③上颌磨牙行附着体活动义齿修复(患者拒绝种植修复)。经与患者沟通并知情同意后实施以上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治疗方案。 经过牙体牙髓科和牙周科完善治疗后,于修复科就诊,患者取正坐位,通过前牙放置夹板,后牙放置棉卷的方法隔开咬合接触约20min,以“去程序化”,让患者在刚刚能察觉上下牙列间发生牙合接触时停止闭合,获得在正中位的轻咬,在取得轻咬的牙合接触记录后再做重咬动作,获得正中位的重咬记录,再从正中位出发做各个方面(前伸和左右侧方)的接触滑动,并用流动性好的硅橡胶材料和阿曼基尔巴赫面弓系统记录、转移到阿曼全可调颌架上分析这些正中和非正中运动中提供牙合导的接触部位,获取在其当前习惯适应的前导条件下的各项髁道参数。 通过息止颌位时垂直距离减去2mm息止颌间隙的方法,配合发“ch”“s”音时前牙近于接触,下颌高度近似于垂直距离的方法和患者舒适感等手段确认牙合垂直距离后及抬高咬合约2mm,利用硅橡胶记录患者新的垂直距离,在阿曼吉尔巴赫全可调颌架上制作全牙列接触的解剖型牙合垫,将咬合关系建立在患者的正中关系位,要求牙合接触点的窝沟形态比较宽大,首次治疗过程结束,电话预约复诊,复诊时发现右上中切牙冠折,试戴过渡型解剖牙合垫,以建立新的垂直高度及咬合关系,过渡型解剖牙合垫具有一定的牙合面解剖形态,并参考患者的息止牙合间隙和面部外形,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和控制咬合升高的距离,此时需要患者每周复诊1次,以确定患者有无颞下颌关节病相关症状,并进行适当的调整,直至患者无不良体征后行固定修复,全天戴用过渡型解剖牙合垫3个月后,患者无明显不适。  

发布于 19-11-10 19:59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