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皮肤外伤诱发肿胀性红斑狼疮

陈医师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
红斑狼疮

主诉 病史

【一般资料】 患者女,56岁。 【主诉】 左侧面部红斑、肿胀伴疼痛1.5年。 【现病史】 1.5年前左侧面部不慎被仙人球刺伤,1周后左侧鼻旁及下颌刺伤部位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并逐渐扩大形成斑块,伴轻度触痛,我院门诊行皮损病检诊断为红斑狼疮?患者自行予中药等治疗,病情逐渐加重。1年前第二次就诊于我院,门诊以“红斑狼疮”收入院,每天予甲强龙40mg静滴,羟氯喹和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治疗9天后皮损颜色变暗,出院。此后患者曾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期间两次行皮损病检,均提示红斑狼疮。1个月前因上述病情明显加重,皮损扩展至左侧面颊及下颌,双耳廓及其周围皮肤出现红色水肿性斑片及斑块,故第三次就诊于我院,门诊以“肿胀性红斑狼疮”收入院。患者否认发病前用药史,发病以来,无发热、口腔溃疡、雷诺现象、关节痛和脱发等症状及体征。

查体 辅查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面颊至下颌部见成人手掌大紫红色浸润性斑块,质韧,伴轻微触痛,双耳廓及其周围皮肤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浸润性斑片及斑块,表面无鳞屑及毛囊角栓。 【辅助检查】 血常规、凝血、风湿三项、免疫五项、肝功、血脂、血糖检查均未见异常,结核杆菌T斑点试验阴性。抗核抗体∶颗粒型1∶100阳性。左下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胶样小体及色素失禁,真皮血管扩张,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真皮胶原纤维间可见大量黏蛋白沉积(图2b),直接免疫荧光为阴性,PAS染色未见真菌孢子及菌丝,抗酸染色未见阳性杆菌,真菌培养阴性。

诊断 处理

【治疗】 每天予外用莫米松乳膏,缓解皮肤疾病、甲强龙30mg静滴,羟氯喹0.2g(2次/d)和雷公藤多苷片20mg(3次/d)口服,并予0.03%他克莫司软膏外搽(2次/d),住院治疗8天后病情明显缓解,左面部紫红色斑块基本吸收消退,左下颌及下眼睑仍可见红色水肿性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肿胀减轻,每天予甲泼尼龙片24mg口服,余治疗同前,并嘱患者避光和防晒及定期复查,1个月后停用雷公藤多苷片,激素逐渐减量,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眼底检查。随访1年时,皮损已基本全部消退,柔软,仅左侧鼻旁及下颌部留有淡红色斑片,未见瘢痕及萎缩(图3)。目前已停药3个月,无复发,继续随访中。

发布于 19-10-19 18:19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