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陈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硬化性胆管炎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皮肤红斑伴瘙痒,肝功能异常1年余”于2015年10月21日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治疗。2014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发红,斑丘疹,自颜面开始,渐至背部及双侧上肢,额部满布皮屑

查体 辅查

入本院后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 min,血压140/80mmHg。神志清楚,皮损分布于面部、颈部、背部、前胸及上肢,斑丘疹,暗红斑,色素减退斑,无肝掌及蜘蛛痣。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肋下未及,未闻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肝功能:ALT 52 U/L,AST 62U/L,ALP 378 U/L,GGT 289.73 U/L,Alb 39.17 g/L,Glb 30g/L,TBA 8.86μmol/L,TBil 16.73μmol/L;自身抗体:ANA阳性,着丝点型;风湿病多肽抗体谱:着丝粒蛋白阳性,Ro-52阳性,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M2-3E、抗平滑肌抗体(AS-MA)、肝细胞溶质抗原、可溶性/肝胰抗原、Gp21、Sp100、F-Actin均为阴性;IgG 40.40 g/L。胸部高分辨率CT:右肺下叶内基底段、中叶内侧段、左肺下叶下舌段纤维灶(慢性炎症)

诊断 处理

肝活组织检查:HE染色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小叶内肝细胞部分疏松化,散在点灶状坏死,汇管区轻度慢性炎细胞浸润,可见分叶核粒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浸润,部分小胆管损伤,胆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洋葱皮样改变;Masson、网状染色可见纤维组织增生;CD34染色可见汇管区大量新生血管;CK7、CK19染色见胆管增生;CD8染色见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HBsAg、HBcAg、普鲁士蓝阴性。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无肌病性皮肌炎”。予保肝降酶、利胆、抗过敏等治疗。目前患者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皮疹、瘙痒。

发布于 19-04-23 20:18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