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侧脑室三角区

蒋医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自发性脑室出血

主诉 病史

19岁,女性,左侧头痛间歇性发作

查体 辅查

MR提示为左侧三角区脑膜瘤

诊断 处理

行左侧顶上小叶入路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一般状态良好,无发热、运动障碍以及失语,视野无明显缺损,CT提示术区轻度水肿,中线无移位, 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后遗症伴有的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碍的改善;脑创伤脑瘤、脑卒中手术前后危重期、脑膜炎、严重脑感染等所致的昏迷、失语、瘫痪等症状;脑震荡或脑挫伤后遗症、器质性脑性精神障碍综合征、缺氧所致脑功能紊乱过程中,需使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随访 讨论

例术后出现EDH的患者,均为20岁左右患者,结合文献和临床资料,分析认为,年轻患者脑组织饱满,术中显露病变过程中,牵拉脑组织容易导致脑室周围组织挫伤、出血和水肿,后期易于出现脑室壁的粘连,导致出现EDH;同时术后颅内压升高后代偿空间较小,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另外本组对于12例非优势半球的较大体积三角区占位,直接行皮质造瘘进入脑室,尽管肿瘤体积较大,术后脑室系统内不同程度出血,但无一例发生EDH。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相关:皮质造瘘可以减轻术中脑组织的牵拉,减轻术后挫伤、出血以及水肿等反应;而且造瘘后三角区与脑表蛛网膜下腔相通,避免了EDH形成。由此认为,对于三角区的较大体积肿瘤,皮质造瘘可以作为一种手术入路选择,但应注意造瘘对于神经功能的影响。目前对于EDH处理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一般认为可予以脱水、抑制脑脊液分泌,同时动态观察病情发展,部分患者可以随着水肿消退和感染得以控制,EDH得以缓解;对于发生急性严重高颅压、保守治疗无效的EDH患者,可行颞角穿刺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以度过急性期;后期对于稳定性的无症状EDH,可以继续观察,无需手术治疗,而对于慢性进展性EDH,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发布于 18-06-09 15:20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