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某,女,72岁,家庭妇女,因反复咳嗽,咳痰15年;伴心悸气促6年;病情加重,并有神志模糊4天,于1987年1月抬送入院。 患者自1971年起常咳嗽、咳痰,以早晚为甚,冬春季受凉后好发,痰有时为白色泡沫状,有时黄稠。自1980年以来,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心悸、气促,且日渐加重。自1985年起因病情严重,曾先后7次住院,经吸氧、抗炎等治疗措施而好转,当时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
体温36.6℃,脉搏112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120/90mmHg。端坐位,慢性重病容,呼吸急促,间断呻吟。神志模糊,有时低声自语几句,听不清内容,呼之可应,分不清时间、地点和人物,不能进一步交谈。全身皮肤无异常,瞳孔圆形等大,对光反应存在,口唇发绀,颈软,颈静脉稍充盈,胸廓呈桶状,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过度清音,双肺可闻散在干湿啰音。心界略向左下方扩大,心尖区未触及震颤,心率112次/分,律齐,心音钝,三尖瓣区心音较二尖瓣区增强。肝在锁骨中线肋下3cm,质中等,双肾区无叩痛,双踝以下呈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衰竭后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脑组织机能性或病理性改变的结果,然其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肺性脑病的发生机理是复杂的,它已不仅是指因缺氧和CO2潴留所致的脑症状群,其发生尚有酸中毒,水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的参与,有时肺性脑病可见于缺氧消失和无CO2潴留的呼吸衰竭恢复期病人,与上述因素不无关系。在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骨和关节,菌血症/败血症,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内感染过程中,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