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患者,男,17岁。 【主诉】 因"发现腹水伴气短2周"于2015年12月15日入院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5℃,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双下肢有大片状干燥皮疹,有鳞屑,背部散在红色皮疹,瘙痒感;肝肋缘下4cm,剑突下2cm,质中,表面光滑,无触痛,脾肋缘下5cm,质中,表面光滑,无触痛,胆囊未触及,Murphy’s征阴性。 【辅助检查】 入院血常规:WBC6.1×109/L,HGB106g/L,PLT120×109/L。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进行性降低。凝血检查:纤维蛋白原1.15g/L,逐渐下降,最低至0.88g/L;生化全套:ALT70U/L,AST183U/L,白蛋白35.5g/L,球蛋白40.4g/L,LDH1168U/L,三酰甘油及其余指标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总T4181.4nmol/L;铁蛋白(FERR)818.5μg/L;外周血EBV定量5.7×104拷贝/ml;可溶性CD252000U/ml,最高达7500U/ml;肌电图提示:四肢周围神经轻度损害;骨髓穿刺提示:可见大量异常吞噬细胞;后行PET-CT:肝脾及骨髓葡萄糖代谢异常,考虑血液系统疾病;TCR重排阳性,细胞免疫:CD3+细胞93.0%,CD4+细胞20.1%,CD8+细胞33.4%,CD4+/CD8+细胞比值0.6;NK细胞分析:NK细胞活性0.8%;β2微球蛋白8.34g/L;体液免疫:IgG及IgA多克隆增高,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第一次心脏彩超:心包积液(中量)。1个月后随着疾病进展心包积液增加,气短等症状加重,心脏彩超示:心包腔可见液性暗区,左室侧壁之外3.4cm,右肺底2.5cm,
【初步诊断】 结合患者进行性红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发热、肝脾肿大、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清铁蛋白升高、NK细胞明显缺乏、可溶性CD25升高并EBV阳性,患者无其他恶性病及自身免疫病史,诊断为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 【治疗】 予以亲属淋巴细胞输注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仍有间断发热,予以依托泊苷(Vp16)及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患者体温有所控制,但EBV定量6×104拷贝/ml,后患者间断高热,EBV定量6.5×104拷贝/ml,可溶性CD253159U/ml,FERR602μg/L。予以更昔洛韦、膦甲酸钠联合抗病毒,同时加用Vp16后患者EBV降至1.8×104拷贝/ml,中等量的心包积液未予以处理,后患者纤维蛋白原降至0.88g/L,EBV定量
提示心包积液(大量),左心功能检测值在正常范围。心包积液常规:黏蛋白定性弱阳性;心包积液生化:LDH468U/L,总蛋白52.8g/L,葡萄糖6.45mmol/L,腺苷脱氨酶59U/L,肌钙蛋白及心肌酶系列基本正常。外周血EBV-DNA1.7×104拷贝/ml,心包积液EBV定量检查5.7×104拷贝/ml,心包积液涂片:淋巴细胞增多,间皮细胞可见,未见肿瘤细胞。心包积液结核相关检查均正常,多次血培养、降钙素原均正常,自身免疫抗体阴性,肿瘤标志物正常,肝炎系列+TP+HIV正常,巨细胞病毒及病毒全套正常,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阴性,真菌D及GM实验阴性。腹部CT:少量积液及肝脾肿大,未见肿大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