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肩胛下肌肌腱异位骨化

庞医师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肌腱、筋膜及韧带骨化

主诉 病史

患者男,38岁,运动后左肩部酸痛1月余,患肩无外伤史,无夜间痛。

查体 辅查

查体:左肩部未见肿胀,压痛(-),主动与被动活动无受限,lift-off试验(-),Belly-press试验(-),恐惧试验(-),疼痛弧征(-),上肢末端循环良好。X线片示左肩胛区类圆形高密度影,内见骨小梁结构。MRI示左肩胛下肌肌腱内类圆形短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与骨髓信号一致;病灶边界清,大小约2.5CM×1.5CM(见图1~4)。

诊断 处理

临床诊断:a)左肩胛下肌肌腱异位骨化。b)左肩峰下滑囊炎。因患者症状较轻,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嘱定期随访。2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减少运动后症状基本消失。

随访 讨论

讨论 异位骨化也称为异位生骨,是指在软组织内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这些新骨与正常骨属同一性质。多发生于大关节如髋关节、肘关节等周围。肌腱内异位骨化较罕见,有报道可发生于示指伸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跟腱内。本病例患者左肩无外伤史,无长期大量运动史,为偶然发现。患者有经常打羽毛球史,减少运动量后症状基本消失,肩胛下肌腱内骨化灶并未影响肩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功能。病灶形态及内部结构不同于钙化性肌腱炎及骨化性肌炎,考虑为自发性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外伤后血肿机化、邻近骨膜的新骨形成和关节失控的活动有关,多数病例有外伤或手术史。对异位骨化的预防和治疗尚有争议,二磷酸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作为预防用药的效果难以肯定,对异位骨化有症状者或骨块阻碍肢体活动时,待其发展停止、血中碱性磷酸酶正常时,可手术摘除或切除,一般可取得满意疗效。

发布于 18-04-13 23:01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