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性,64岁 ,于18年前右腋下出现一糜烂面,大小约1.0cm×0.5cm,局部发红、渗出,呈湿疹样改变,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并据此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减轻。近15年来,在各地医院就诊,被误诊为“湿疹”、“银屑病”、“皮炎”等皮肤病,仍采取对症治疗,皮损面积逐渐扩大。外院就诊,行皮损处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乳房外湿疹样癌。后收住入院。
右乳表面皮肤正常,未触及明显肿块,右腋下巨大糜烂面,边界清楚,大小约15cm×10cm,红肿,溃烂,基底鲜红并被脓性分泌物覆盖,有触痛,右臂活动受限,右侧腋窝因疼痛无法触诊。左乳未见明显异常,左腋下可触及3cm×3cm×1cm的副乳腺,无副乳腺头,未触及明显肿块,无压痛。 右乳腺结构紊乱,无肿块及强回声,右侧腋窝及右乳腺边缘由于皮肤糜烂的影响,探查受限,乳腺层次结构欠清。进一步行PET/CT显像:右侧腋窝皮肤代谢活跃,考虑恶性病变;右侧腋窝淋巴结影增大,不完全排除淋巴结受累,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转移术”,术中见右腋下糜烂仅侵犯表皮及真皮,术后标本可见皮损深处有副乳腺组织,与乳腺尾状叶分离,右侧腋下有肿大淋巴结。病理结果:符合副乳腺导管原位癌(高级别)伴派杰氏病,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腋窝淋巴结(12枚)淋巴组织增生,未见肿瘤组织。免疫组化:ER和PR均为(-)。术后未予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局部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现转移、复发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