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张口困难多年。 现病史:患者张口困难多年,近日加重。
检查:患者70岁,常年咀嚼槟榔习惯至今。“口裂”缩小变形,周围放射状裂纹及瘢痕,口腔大部分粘膜色苍白,颊粘膜触诊质地均匀较硬,舌乳头萎缩,全口残根。
诊断: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 治疗:口服VE,VA,戒除咀嚼槟榔习惯。
非正式讨论: 咀嚼槟榔可以导致牙齿严重磨耗和OSF。槟榔里面可能含有麻醉剂成分, 笔者观察很多“槟榔牙”已经磨耗露髓,但是患者并无牙髓疼痛症状,往往是在根尖周炎时才因疼痛就诊。OSF导致患者粘膜上皮萎缩,质地变硬形成纤维条索。像此患者如此严重的广泛的粘膜下瘢痕化导致口裂缩小以及口周放射性裂纹,还是很少见,我科率先将其命名为槟榔口。 此患者接受服药,但拒绝解除咀嚼槟榔习惯。笔者好奇患者如何进食槟榔,因为患者已经全口残根。家属说,患者是将槟榔切成小小块后慢慢咀嚼。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咀嚼槟榔,看来槟榔致瘾性还真挺强。 OSF是“癌前状态”。为了各种考试,在涉及“癌前状态”和“癌前病损”各类疾病时,很多医生就头晕了。此处浅谈两者的“考试中区别”。 癌前状态,定义为:一种显著增加发癌危险的一般状态。笔者没有见过原文,但是为了便于理解,将”一般状态“转换为“普通病理表现”。也就是说,癌前状态的病理表现与“癌症”的“增生”和“异形”没有多大关系,都是一些其他疾病都会出现的普通的病理表现,比如OSF,病理分4期,除了在晚期提到“上皮有时出现异常增生“以外,其他主要的病理表现都是胶原纤维改变和炎性细胞的浸润,而这些改变都是“普通病理表现”。 而“癌前病损”是“一种在形态学上改变的组织,较外观相应正常的组织具有更大的发癌可能”。同样将“形态学上改变”转换为“异常增生”。不解释。